
⚠️ 突发!AI颠覆大学,有人要搞事情?😱

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国际论坛:机遇与挑战
论坛概况:汇聚全球智慧,共话教育未来
2025年3月5日至6日,一场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放大学: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国际对话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并由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突尼斯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及科学组织以及中国国家开放大学联合承办,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开放大学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与应对策略。
开幕致辞:勾勒发展蓝图,奠定讨论基调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原副校长陈光巨,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主持人黄荣怀,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李松,天津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张宗旺,浙江开放大学校长王正东等重要嘉宾出席。
黄荣怀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全球教育格局,而开放大学作为技术应用的先行者,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李松副校长则指出,全球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正在推动教育模式的演进。开放大学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使命是打破学习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公平且优质的教育资源。
主题演讲:开放大学的创新实践与战略展望
天津开放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探索
天津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张宗旺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他表示,天津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开放大学的改革指引,重点在四个核心领域开展实践:一是利用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构建数字化教学与服务体系,激发教育新动能;二是以数据驱动加快教育评价变革,深入运用学分银行,打造智能化学习平台;三是通过平台支持,促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四是以应用为导向,创建创新创业新场景,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并支持海外学习中心建设。天津开放大学计划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完善智能化教育评价体系,将教育从“互联网 + 教育”升级为“数据要素 × 教育”,并融入全球化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转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李松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变革已成为国际共识。面对全球教育挑战,各国需借助数字革命推动变革。中国将教育数字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倡导“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3C)和“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3I)转型策略。国家开放大学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终身教育建设,建立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校友服务等在内的智慧国开一体化平台,并在英语教学改革和智能出题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还利用数字技术支持老年教育,以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展望未来,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终身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通过国际合作扩展数字教育影响力,实现多样化专业教育、数字时代人才培养、AI驱动的考评体系及终身学历证书体系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融入实践,助力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
深入研讨:聚焦热点议题,探索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23所开放大学的校长、副校长、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代表,他们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开放大学发展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议题聚焦:可持续发展、学术诚信、数字鸿沟与数据伦理
论坛特别设置了专题讨论、教育科技企业参访与研讨交流等环节,为与会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提供了深入对话和跨界合作的机会。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开放大学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辩论,重点聚焦可持续发展路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时代的学术诚信挑战、区域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个性化学习环境下的数据隐私与伦理保障,以及开放大学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运营模式与治理创新等关键问题。
经验分享:AI技术赋能教育公平与普惠
来自西班牙拉里奥哈国际大学、菲律宾开放大学、土耳其安纳多鲁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的参会代表,结合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探讨了AI技术如何赋能偏远地区教育,并分享了在教育普惠化方面的成功案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AI技术的潜力,在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习体验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探索,确保智能化变革惠及更多学习者,真正实现教育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
共识与展望:构建开放共享的终身教育生态
凝聚共识:技术创新、质量保障与开放合作
经过两天的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微证书认证及全球协作等核心议题,与会各方达成共识:未来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保障为基石,以开放合作为纽带,共同构建包容、公平的终身教育生态。
未来展望: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实践
黄荣怀教授呼吁国际教育界持续深化合作,将论坛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通过组建国际工作组、发布“人工智能与开放大学研究报告”与典型案例集、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等举措,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开放教育合作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