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机器人大爆发!四大家族已成“中国内战”?!

人形机器人之外: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崛起
近年来,随着宇树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企业的涌现,机器人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这些明星企业主要聚焦于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领域。那么,在更为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机器臂等领域,中国又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成就呢?
结论先行: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国已占其二!
通常所说的“机器人四大家族”指的是ABB(瑞士)、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日本)和库卡(德国)。 诚然,库卡早在2016年已被美的集团(000333)收购,但其余三家企业目前尚未被中国公司控股。那么,为何说中国已经占据“机器人四大家族”中的两席之地呢?
汇川技术:蚕食市场,逐步取代安川电机
答案在于,安川电机原有的市场地位正在逐步被汇川技术(300124.SZ)所取代。汇川技术不仅不断蚕食安川电机的市场份额,其营收规模也已超越安川电机,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汇川技术:如何在伺服和低压变频领域制霸?
安川电机创立于1915年,以伺服电机起家。目前,其三大主要产品包括用于功率控制的变频器、用于机械控制的AC伺服马达以及用于汽车焊接的机器人等。
不巧的是,汇川技术同样是一家以伺服电机起家的公司,其主要产品也集中在伺服电机、变频器、机器人等领域。
因此,在市场定位上,两家公司是直接的竞争对手。经过多年的努力,汇川技术已在中国市场确立了相对于安川电机、西门子等公司的优势地位。
汇川技术2024年中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其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约为27.6%,位居第一,安川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7.2%;低压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9.6%,同样位居第一;小型PLC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3.7%,位居第二;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9.0%,位居第三,其中SCARA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26.3%,位居第一。
日媒视角:安川电机败北的原因
那么,汇川技术是如何战胜安川电机的呢?不妨参考一下日本媒体的分析。
去年底,《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安川电机:不再期待中国市场回暖》的文章,其中指出了安川电机败给汇川技术的几大原因:
首先是性价比和深入的服务能力。该文章指出,汇川技术在中国国内生产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并与本地企业深化了合作关系。安川电机也意识到了汇川技术在成本和交货期上的优势。安川电机认为,变频器的产业基础广泛且属于通用产品,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了汇川技术的产品。
其次是安川电机拒绝降价。《日本经济新闻》表示,安川电机并没有采取降价策略,而是将经营资源转向要求高附加值的客户。在AC伺服马达和变频器方面,安川电机将重点放在“干式真空泵”和“冷却器”等半导体制造的必备设备上。与美国英伟达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AI)机器人“MOTOMAN NEXT”被认为能够进入传统上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领域。
营收对比:汇川技术首超安川电机
得益于市场上的成功,汇川技术2023年营收达到304亿人民币,首次超过安川电机(57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2024年,安川电机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5%至5,756.58亿日元。虽然汇川技术尚未公布去年的收入情况,但2024年前三季度汇川技术营收为253.97亿元,同比增长26.22%,在增长率上大幅超过安川电机。
美的集团: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营收突破300亿
除了汇川技术,被美的收购的库卡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根据库卡2023年的财务数据,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0%,达到40.5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元)。目前,库卡尚未公布2024年财务数据。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介绍,如今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拥有库卡、瑞仕格、高创、极亚精机等品牌,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体方案、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
库卡助力:美的智能制造科技园的强大生产力
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整条生产线均由美的机器人组成,可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通过持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为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消费品、物流、电子商务、医疗等行业提供柔性自动化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美的的未来布局
另外,在3月18日,美的的人形机器人样机首次曝光,这款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递水、比心、跳舞、开瓶盖、打螺丝等多种动作,展现了美的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初步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