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利低波ETF(512890)暴涨背后:镰刀已架好,韭菜速来?

红利低波ETF(512890)放量上涨背后的真相:是避风港还是饮鸩止渴?
看似火热的资金涌入:真的是价值发现吗?
4月7日,红利低波ETF(512890)成交额飙升至9.72亿元,较前一日暴增135%,近5日、10日分别净流入4亿和9.14亿元,规模膨胀至151.86亿元,份额也创新高,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然而,面对这股汹涌而来的资金潮,我们真的该欢呼雀跃吗?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恐慌情绪下的抱团取暖,一种在不确定性笼罩下,对“确定性”红利资产的盲目追捧。
别忘了,红利低波策略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它固然能筛选出股息率较高、波动性较低的股票,但在根本上,它依然依赖于整个市场的表现。当市场整体下行时,即使是“低波”也难以独善其身。更何况,现在涌入的资金真的是在认真分析基本面、挖掘长期价值吗?还是仅仅因为看到了短期的“避险”属性,而盲目跟风?如果是后者,那么一旦市场情绪反转,这些资金又将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一地鸡毛。要知道,所谓的“聪明钱”,往往在拐点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撤退了。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散户,真的能从这种短期的炒作中获利吗?恐怕更多的是成为“韭菜”吧。
中泰证券的“高低切换”策略:真的是万能药吗?
中泰证券提出“高低切换”策略,建议重视防御类与安全类主线,这看似是一种稳健的选择。然而,这种“一刀切”式的策略,真的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吗?
首先,所谓的“防御类”主线,真的能抵御所有风险吗?以公用事业为例,虽然其盈利模式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政策风险、利率风险等多种挑战。一旦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这些“防御”资产也可能不堪一击。其次,“安全类”主线,真的安全吗?黄金、有色等资源品,固然具有一定的避险属性,但其价格波动同样巨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套牢在高位。电力设备、核电产业链、军工等板块,虽然受益于地缘政治风险,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多种不确定性。更何况,这些板块的估值已经不低,现在入场,真的能获得超额收益吗?
在我看来,“高低切换”策略更像是一种投机取巧,一种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幻觉。真正的投资,需要深入研究基本面,把握长期趋势,而不是仅仅根据短期的市场情绪来调整仓位。
民生证券的“积极防御”:是理智还是盲从?
民生证券建议投资者进行“积极防御”,一方面看好受益于内需对冲的消费板块,另一方面推荐低估值资产和红利中的煤炭。这种策略看似分散风险,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内需对冲真的能完全抵御外部冲击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即使内需增长强劲,也难以完全弥补出口下滑带来的损失。更何况,消费板块的竞争日益激烈,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其次,低估值资产真的就安全吗?银行、保险等传统行业的估值长期处于低位,并非没有原因。这些行业面临着盈利增长放缓、不良资产风险等诸多挑战,想要实现价值回归,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我看来,“积极防御”策略更像是一种折中方案,一种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尝试。然而,这种平衡往往难以实现。投资者在进行“积极防御”时,需要更加谨慎,深入研究各个板块的基本面,避免盲目跟风。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蝴蝶效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局?
关税大棒下的全球金融风险:谁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真的仅仅是贸易问题吗?在我看来,这更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难以预测的全球金融风险。别天真地以为这只是中美之间的博弈,全球经济早已 intertwined,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想想看,关税增加直接抬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推升通胀压力,进而迫使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收缩,资产价格下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 这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金融风暴公式!谁将是下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是那些过度依赖出口的国家?还是那些债台高筑的新兴市场?亦或是那些在低利率环境下过度扩张的企业?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正在将全球经济推向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深渊。而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在这场风暴中自保?
“预期叙事”到“现实叙事”:A股市场将如何应变?
中泰证券认为,特朗普关税将使得市场从“预期叙事”转向“现实叙事”,这无疑是一记警钟。过去,我们沉浸在科技重估、大国崛起的宏大叙事中,忽略了关税、通缩、楼市等现实问题的严峻性。但现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们。
A股市场真的准备好了迎接“现实叙事”吗?过去几年,科技股、成长股享受了估值溢价,但如果盈利增长不及预期,它们还能维持高估值吗?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高企,这些问题如果集中爆发,A股市场又将如何承受?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是继续沉迷于宏大叙事,还是脚踏实地,回归基本面?这不仅仅是投资策略的选择,更是对我们认知能力的一次考验。
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真的是危中有机吗?
民生证券认为,全球经济秩序正在重塑,危中有机。这种观点看似乐观,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全球化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高度复杂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的 disruption 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打破旧秩序,重建新秩序,这绝非易事。谁将主导新的全球化格局?是中国还是美国?亦或是其他新兴力量?新的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又将如何制定?这些问题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秩序重塑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和金融动荡。所谓的“机会”,往往隐藏在风险之中。我们真的有能力抓住这些机会吗?恐怕更多的是被时代的车轮碾压吧。
红利低波ETF(512890)的投资价值:是馅饼还是陷阱?
红利资产的分类:真的是科学的吗?
兴业证券将红利资产划分为类债红利、周期红利和消费红利,看似条理清晰,实则暗藏玄机。这种分类真的科学吗?或者说,这种分类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 bias?
所谓类债红利,指的是电力、交运、运营商、银行等板块。这些板块的特点是盈利稳定、波动率低,但同时也面临着增长乏力、创新不足的问题。将它们归为“类债”,暗示了它们的价值在于提供稳定的收益,而非追求高增长。但问题是,在通胀高企、利率上升的环境下,这些“类债”资产真的能跑赢通胀吗?
周期红利,指的是煤炭、钢铁等板块。这些板块的特点是盈利波动大、受宏观经济影响显著。将它们归为“周期”,暗示了它们的投资价值在于抓住周期性机会,而非长期持有。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准确预测经济周期吗?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地在周期底部买入,在周期顶部卖出?
消费红利,指的是纺服、汽车、家电等板块。这些板块的特点是盈利增长潜力大、受消费需求驱动。将它们归为“消费”,暗示了它们的投资价值在于分享消费升级的红利。但问题是,消费需求真的会持续增长吗?在消费分级、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我们又能抓住哪些真正有价值的消费股?
在我看来,这种分类更像是一种 marketing 手段,一种为了吸引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精准营销”。投资者在选择红利资产时,不能盲目相信这种分类,而要深入研究各个板块的基本面,才能避免被误导。
类债红利的“安全性”:真的是铁板一块吗?
兴业证券认为,类债红利基本面稳定性更强、波动率更低,且与长债等避险资产收益率走势强相关,更适合作为底仓品种配置。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风险。
首先,基本面稳定性真的能保证吗?即使是公用事业,也会受到政策调整、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新能源发电的崛起,正在对传统电力企业的盈利模式产生冲击。利率上升,则会增加公用事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波动率低真的就意味着安全吗?低波动率并不代表没有风险,只是风险释放的速度较慢而已。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低波动率资产也可能遭受重创。
更重要的是,与长债收益率强相关,真的是好事吗?在通胀高企、利率上升的环境下,长债收益率面临上行压力,这也会对类债红利资产构成负面影响。
在我看来,将类债红利作为底仓配置,是一种保守的选择,但绝非万无一失。投资者在配置类债红利时,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仓位,才能避免遭受损失。
红利低波ETF的联接基金:真的是稳赚不赔吗?
红利低波ETF(512890)及其联接基金(A类007466,C类007467,Y份额022951),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这些基金就能稳赚不赔。
首先,联接基金的收益率与ETF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ETF表现不佳,联接基金的收益率也会受到影响。其次,联接基金的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会侵蚀投资者的收益。A类份额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C类份额收取销售服务费,这些费用都会降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在购买联接基金时,需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红利低波策略虽然风险较低,但收益也相对有限。如果投资者追求高收益,那么红利低波ETF及其联接基金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在我看来,红利低波ETF及其联接基金,是一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但绝非“躺赢”的捷径。投资者在购买这些基金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其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